《西游记》第26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?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
我是刘忙观点,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。
我们读《西游记》,至少要分三个层次,第一是看故事,第二是悟道理,第三是把道理融入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去修行。
本回《西游记》,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,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,观主镇元大仙有事外出,让弟子清风和明月送两个人参果给唐僧。结果唐僧害怕不肯吃,最后悟空和八戒捣毁了人参果树。观主回来后非常生气,逼迫唐僧师徒还果子,无奈之下,悟空只能四处求人,最后观音菩萨用杨枝水将树救活。镇元大仙办了人参果大会,请大家各吃一个果子,最后还与悟空结为兄弟。
故事很简单,各种情节也引人入胜,那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道理?其实开篇已经阐述明白了,处世须存心上刃, 修身切记寸边而。 常言刃字为生意, 但要三思戒怒欺。 上士无争传亘古, 圣人怀德继当时。 刚强更有刚强辈, 究竟终成空与非。
所以这回的主旨就是一个忍字。所有的故事也是围绕忍开始的,清风明月和孙悟空起冲突,后来镇元大仙又和孙悟空打斗。这就涉及到了佛法里的一个专属名词:忍辱。忍辱和懦弱是有本质区别的,区别之一就是有没有理想,有没有明确的目标。像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,110多岁了,还在说法,被文革份子打断肋骨,但仍然勤修不辍。如果他要躲进深山老林里,就不是忍辱了。
这个境界区别还在于你是不是执着于被骂,被打,被辱这个事情。行忍辱行要做到“无忍”,忍而无所执着,做到有若无,实若虚,才算真忍。有人骂你,你若执着忍受他人责骂,仍是有所执着。若无所执着,根本不会有被骂这个念头,完全若无其事,才是真忍。
就像寒山和拾得的对话。
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讲的是“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”的故事。
在第二十五回中说到,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,途经五庄观,观主镇元大仙因事外出,临行前曾算到唐僧师徒将路过此地,便吩咐自己的徒弟到时拿出人参果款待他们。
唐僧到后,因见到人参果神似小孩模样不敢食用,观童便自己吃了。不料观童享用人参果的时候正好被嘴馋的八戒看到,于是八戒便怂恿孙悟空去盗人参果吃。后来事情败露,观童便不依不饶,大骂唐僧师徒是盗贼,心高气傲的孙悟空怎受得了这般辱骂,于是一气之下便捣毁了人参果树。镇元大仙回观后见仙树被毁自然不肯善罢甘休,捉住唐僧四人不肯放他们西去。
于是,便有了第二十六回书。孙悟空见镇元大仙不肯善罢甘休,而他一时又难以脱身,于是便答应海上求取仙方,帮镇元子医活人参果树。孙悟空先去了蓬莱仙岛拜访三星,又去了方丈仙山找帝君都没有寻得医树仙方,最后找到了观世音菩萨,菩萨用净瓶之水终于医活了仙树。镇元子见人参果树死而复生,大喜,趁兴举办了“人参果会”,并与孙悟空结为八拜之交。
感悟:这一回故事中,孙悟空有两错。第一,错在不该听信八戒的怂恿,在未经主人许可的情况下,擅自盗取人参果。第二,错在不该在事情败露被观童责骂时因愤怒推倒人参果树,再次酿下大错。
或许作者唯有这样写,方能体现孙悟空的独特性格,桀骜不驯,嫉恶如仇,使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突出。但通过这个故事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。俗话说“出来混,迟早都要还的”,即使神通广大如孙悟空也不例外,“推树一时爽,医树跑断肠”,自己犯下的错终究需要自己来承担责任并设法补救的。
所以,生活中的我们遇事一定要记得三思而后行,不要因自己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,毕竟我们不是孙悟空,也请不来观音菩萨来为我们善后。
虚云老和尚一年只洗一次澡、理一次发,身上为什么不会发臭味
实事求是地说,我不相信一个人一年洗一次澡,理一次发,身上会没有味道。
有些时候,大多数人都会喜欢道听途说,喜欢盲听盲信,一提起某些得道高僧,总会夸张地说什么祥云绕体,瑞彩千条,或者奇香扑鼻,百毒不侵。
我在佛经里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在恒河里洗过澡,洗去了身上的污垢,佛经里还说,其他僧人生病的时候,释迦摩尼会照顾生病的僧人,甚至给生病的僧人洗澡,清洁卫生,并且号召所有的僧人,都要互帮互助。
无论一个人是否成佛,只要肉身还活着,这具肉身就要吃喝拉撒睡,就要有排泄物,比如流汗,只要肉身还在排泄,就会有污垢,有污垢就会有味道。
所以哪怕虚云大师已经成佛,达到了释迦摩尼一样的高度,但他的肉身没有衰亡,他只要还需吃喝拉撒睡,他的身体就会产生污垢,就会产生味道。
很多人总会以为,有的人修行成正果了,成佛成菩萨了,就和平常人不一样了,拥有大神通了,不用吃喝拉撒睡了,或者肉体死亡的时候,还会听到天空中传来的音乐声,或者奇香等等诸多神奇之事。
佛是很平常的,在生前和普通人一样,如果说佛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地方,佛拥有大智慧。
佛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吃饭,佛的身体也会生病,释迦摩尼佛是因为吃了别人供奉的一碗变质的猪肉得了痢疾,在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去世。
释迦牟尼佛生前没有任何神通,每天就是打坐讲经,托钵乞食,和普通的僧众没有任何区别。
连释迦牟尼佛在佛经记载里都没有神通,也要自己讨饭,也会生病拉肚子,那么后世其他的僧人,他们的修为不可能有超越释迦摩尼佛的存在,而且也不可能拥有神通,也需要吃饭,需要大小便,需要洗澡,三天不洗脸,脸上也会有污垢。三个月不洗澡,不换洗衣服,也会臭气熏天。
人体自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味道,可以称为人味,长期吃素打坐的出家人,都能嗅到自己身体上这种淡淡的人味,人的嗅觉不是很特别灵敏,人能够嗅出其他动物身上的味道,却闻不出自己身上的味道,嗅觉上和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差距,其他动物不但能嗅出自己的味道,也能嗅出其他动物的味道,所以动物才会用自己的体液来划分地盘。
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味道,狗就能通过人体的味道来辨别出主人,虚云大师一年不洗澡,身上也会产生怪味,无论虚云大师是否成佛,身体依然是肉体凡胎。
就算历史上传说的香妃,一年不洗澡,然后跳上两个小时的广场舞,跳出一身大汗淋漓,也一样会臭气熏天。
我们千万不要把宗教信仰太过于神话,不能自欺欺人,更不能以讹传讹,说某某得道高僧拥有神通大能,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,僧人修炼是存在的,但绝不可能修炼出任何神通大能,例如身体散出异香,甚至几十年不洗澡也会芳香扑鼻等等。
我们的身体是由碳水化合物构成,只要我们身体的构成成分不改变,就不会拥有任何神通,想要维持这个身体存活与世上,就要吃喝拉撒睡,需要不停的新陈代谢。
佛教中有一部分人呢,有两个毛病,一是爱吹嘘神奇,把本来没有的事情吹嘘得活灵活现。二是吓唬人,当你去质疑他吹嘘的内容的时候,他就吓唬你说你会下地狱。这个一辈子不洗澡,身上还不臭,这个事情是否是真的,现在证据恐怕也不好找。我就说说虚云年龄造假的问题,且不说胡适等人的考证,就说虚云他自己在不同时候说的话,写的书里都是互相矛盾的,虚云民国18 年(1929年)在《云南西山靖国云栖禅寺募捐启》中的自述“云自念年将古稀,一龛待死久矣…”,1929年的时候他“年将古稀”,不到70虚岁,假设他当年69岁,那他生于1861年,如果是60岁,则生于1870年。他至少虚构了20余岁。但无论按照哪个算,可以推断根本没有120岁,最多也就是90多岁。
有一次我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.寺院开法会我遇到一位很老的一位比丘尼.浑身上下穿的很破烂.可是有很多出家人都给她顶礼.我很好奇.在开法会时我有缘在她老人家身边坐着.她老人家身上就有香味.后来有师父告诉我.她老人家以证得罗汗的果位啦.我真是三生有幸啊阿弥陀佛.